中国山东网-感知山东3月7日讯 (记者 郝亚松 通讯员 王友芹) 仲春时节,万物勃发。行走在嘉祥县金屯镇广袤的田野上,处处可见田间乡亲们辛勤劳作的身影。近年来,该镇围绕“特”字做文章,在种好粮食的基础上,调优种植业结构,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“藕+虾”、“瓜+菜”、木耳种养植产业,村集体、村民实现了“双增收”。
为嘉祥县金屯镇谢城村千亩藕田生机盎然
“藕+虾”成就富裕梦
(资料图)
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”。每当夏天,谢城村千亩藕田生机盎然,荷香扑鼻,虾肥体壮,一派丰收景象。
谢城村有431户、1587人,耕地面积1700余亩。过去,该村一直延续传统的“一麦一稻”种植模式,村民增收放缓。2020年4月份,谢城村筹集150万元资金,领办嘉祥盛丰种植专业合作社,两次流转安徽客商土地970余亩,发展藕虾混养产业。安徽客商懂技术、善经营,藕虾年年丰产丰收。村集体和村民也从中获益,村集体可收取每年每亩100元的管理费,村民可获得每年每亩1000元的租金,腾出手后的乡亲们常年外出打工挣票子,人均年增收七八万。“一麦一稻”变“藕+虾”,让村子美了、村民富了、集体强了。
嘉祥县秋锦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工人给甜瓜吊秧
“瓜+菜”撑起“钱袋子”
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年好景看春耕。连日来,在嘉祥县秋锦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,工人们正在给甜瓜吊秧、浇水追肥,一幅“人勤春来早”的春管画面铺展开来。
燕屯村有1235户、2964人,耕地面积4500余亩。过去“一麦一棒”是传统种植模式。为给村民蹚出条致富路,2018年身为村“委员”的乔小德选择弃商从农,种植了190亩的西兰花,一亩地毛收入5000余元,除去苗钱、土地租金等生产成本,一亩地一季纯收入约为3000元,一季总收入达到50多万元。2019年,乔小德注册成立了嘉祥县秋锦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,甜瓜、蔬菜大棚建了37个,面积40多亩。2020年,乔小德当选燕屯村书记,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发展壮大瓜菜产业。2022年,乔小德又建设甜瓜大棚11个,面积39亩。“瓜+菜”种植模式让他从土里刨出了“金疙瘩”。乔小德致富不忘本,2018年上交村集体4.5万元,2019年至2021年每年上交村集体6.5万元,2022年上交村集体23.4万元,同时吸纳30余名村民常年就业。
嘉祥县金屯高庄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1名工人正在给菌包剪口
小木耳种出致富路
节气不等人,春日胜黄金。3月7日一大早,在嘉祥县金屯高庄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木耳种植大棚内,20余名工人正在给菌包剪口,剪刀发出的“咔嚓、咔嚓”声、工人们的说笑声,奏响了大棚管理“春之曲”。
高庄村有850户、2850人,耕地面积3760亩。2020年,高庄村村支书高同全看着村民富不起来,心里非常着急。在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,高同全投资160余万元,领办嘉祥县金屯高庄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,种植12个黑白木耳大棚,蹚出了一条致富路。合作社当年获利50余万元,村集体增收2万元,吸纳20余名村民就业。“年前,我们合作社召开了社员会议,拟定了‘延长产业链,增加特色种植收入’的发展思路。”高同全说,在种好木耳的基础上,增加木耳后期烘干、切丝、包装项目,开发线上销售渠道,预计可实现合作社增收20余万元、增加就业工人20余人、增加村集体收入2-3万元的目标。现如今,高庄村发展食用菌大棚16个,果蔬大棚29个,养殖大棚20个,成了当地闻名的大棚专业村。
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:今年三农工作重点之一就是‘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’。这为我们做好‘三农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。下一步,金屯镇将重点抓好村党支部书记这支队伍,鼓励支持各村推行‘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’模式,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撑起村集体和村民的‘钱袋子’。”金屯镇党委副书记张体群说。